行走在鲁甸:一个亲赴鲁甸的社工志愿者的感与行(3)

曾新凯 2014-08-28 09:05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文作者深圳正阳驻罗湖区社工委岗位社工曾新凯,他作为社工参与了此次鲁甸灾后救助工作,并在文中分享他在灾区工作的点滴感悟与体验,让人一窥灾区目前的救灾情况,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感谢《社会与公益》杂志副总编雷建华的邀约与推荐。

活力蓝帐篷总协调人贺永强搬运物资

活力蓝帐篷总协调人贺永强搬运物资

灾区小朋友在活力蓝帐篷里上课

灾区小朋友在活力蓝帐篷里上课

灾难下的爱与温暖

最难忘的便是8月15日,我的生日,同时也是我们活力蓝帐篷项目志愿者郭梅的二十岁生日,回到安置点的时候,小朋友们和几个妈妈已经准备好蛋糕和蜡烛,在帐篷里静静地等着我们在这个特别时刻,特别的地方,我们过了一次特别又难忘的生日。烛光中,孩子们的眼睛明亮而清澈,这场地震虽然摧毁了他们的家园,但他们的纯真依然叫人感觉温暖而有力量。比起我们能够给予的,他们给我的却是更多更多……

危险后的坚定

8月18号,我和和公益的同事们按照计划一起到小寨镇中学和小学,给老师们送去慰问包,里面有床单、毛巾、手帕、袜子等生活用品。在去的路上小雨一直下,曾经有两个遇到紧急情况。第一次是上坡的时候,由于坡度太大,加上雨后路滑,汽车爬不上去并且在中途不由自主地往下滑,这种情况持续了有5秒钟的时间,幸好司机处置得当,及时把车停了下来;另一次是发完物资回去的路上,在一个陡峭的山路旁边,有七八块碗口大的碎石滚落下来,就落在汽车前面几米的位置。幸好石块较小、加上车速较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最终慰问包送到了小寨乡200多名老师的手里。也坚定了我们今后更加积极救援的决心。

践行、努力与成长

在参与救灾的工程中,为了提高自己的救灾能力,我在8月16-17日参加了由救助儿童会和中国红十字会云南省分会联合在灾区组织的“社会心理支持”培训班,学习了艺术教育与治疗、心理急救技术等课程。

8月17日晚,我和贺永强负责人作为活力蓝帐篷项目的申请人参与了扶贫基金会的项目答辩会,并且最终入围取得了经费支持。8月20日,作为扶贫基金会社区陪伴计划的入围项目的代表,参加了“灾后社区陪伴计划入围项目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大家一起谈论今后的工作内容和方向,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大家在社区陪伴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源整合的问题,大家收获颇多也一致决定以后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类似的交流会。

离开意味新的开始

从8月7日到8月21日。半个月的时间充实而珍贵。在这里,看到许多和我一起普普通通的志愿者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也许只是卸车、搬物资,但是依然投入完成。他们没有一时冲动跑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救人,而是能够按照分工,恪守职责,努力把自己融入到整个救灾的环节当中,做一个最普通的螺丝钉。在这里,我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协同合作去完成工作任务,我们甚至只是一面之交,却能够肝胆相照。我们来此更多是希望为灾区的人民作出一点自己贡献,能帮助他们渡过灾难有一个新的开始。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