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鲁甸:一个亲赴鲁甸的社工志愿者的感与行(2)

曾新凯 2014-08-28 09:05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文作者深圳正阳驻罗湖区社工委岗位社工曾新凯,他作为社工参与了此次鲁甸灾后救助工作,并在文中分享他在灾区工作的点滴感悟与体验,让人一窥灾区目前的救灾情况,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感谢《社会与公益》杂志副总编雷建华的邀约与推荐。

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活力蓝帐篷启动

活力蓝帐篷启动

救助工作规范化

9号晚上,大本营旁边的鲁甸职中实训基地搭起了帐篷,建起了一个临时性的灾民安置点。在第一批灾民入住之后,我按团队的指示开展家访,主要了解灾民的受灾情况和我们可以开展的工作。经了解,第一批到达该安置点的灾民有36人,其中16岁以下儿童有15人,包括没有上学的孩子。在晚上的工作会议上,我们团队确定要把这个安置点作为我们的第一个服务点,开展以社会秩序、卫生、环境维护,儿童安全和照顾为主的社区服务,并确定该项目的名称为“活力蓝帐篷”。并对该社区的志愿者进行联络整合,形成了社区服务团队,共同探讨社区服务内容,达成了以儿童服务为中心,协调治理社区环境的工作重点。

按照既定计划,我们将深化社区需求与资源评估,立足需求继续开展儿童、环境、文化、秩序等社区工作。以专长领域建立服务拼图,充分响应社区多元化服务需求。帮助安置区建立基本秩序、维护环境卫生整洁、开展青少年活动、推动生计发展、带领居民自救,以及协助政府,积极响应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手段和社会资源链接,官民并举,创造充满活力的临时安置区。同时我被任命为这个安置点工作站的临时负责人,协调处理服务点的各项工作,包括与驻点政府部门对接、与外来志愿者队伍的对接、志愿者招募与分工等工作内容。

从8月10号开始直到离开,我的工作重心一直是在这个安置点,社工三名志愿者为社区儿童提供了包括儿童生活、学习、物资使用辅导、课业辅导、小组游戏等服务。

安置点学堂也从最初的13人升至42人。在这个过程中曙光救援队的队员们、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和县教育局、上海厚天救援队、山西天龙救援队等很多组织给孩子们送来了衣物、药品、学习用品和玩具等物品。另外部分负责人表示回到工作单位之后,愿意继续为孩子们筹款资助。有了这些人的关心,这个安置点的孩子们一直充满了欢声笑语。

救灾地区深入化

8月13号,因为要在灾区另选两个点作为活力蓝帐篷的工作站,便需要我们去实地调研,首先选的是龙头山镇最为偏远的村落的西屏村,50公里,5个小时。整个村里的状况很让我们吃惊,这就像一座被遗落的村庄,地震已经过去10天了,这里竟然看不到一桶泡面、一瓶矿泉水就连小卖部里面也连个茶叶蛋也没有,没有一家组织在村里开展灾后服务工作。经了解全村一共3000多人,600多户,8成都在家,基本上是在此安置。60岁以上的有360人,12岁以下有700多,道路不通,物资进不来,帐篷粮食急缺。全村房屋倒塌70多间,一共23户,危房有300多户,占到全村的一半。遇难5人,1人是在村里遇难的,4人在附近遇难。伤员有9人,其中5人是在运送物资的时候受伤的。经济收入以花椒和核桃为主,核桃有4000亩,花椒有3000亩。因为怕天黑山里的路不好走,我们就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村里的基本情况就赶紧下山了,等回到大本营已经是晚上8点。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 微博推荐